久石让是谁(68岁的久石让,他的音乐感动无数人)(久石让是哪国人)

好音乐不分国界,不分民族,久石让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出道以来,他不仅为宫崎骏、北野武作品配乐,也和很多中国导演,比如姜文、陈凯歌、许鞍华等合作,征服无数影迷、乐迷。

宫崎骏说,遇到久石让是一件幸运的事,实在没有比这更幸运的事了。

姜文甚至赞美他为《太阳照常升起》所作的配乐,“真的是比莫扎特好一点。”

夏天,是聆听久石让最好的季节。

在夏天结束前,让我们好好再听一次他,回到童年,进入梦境。

0 1

Highway Cracker

童年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。

生于1950年的久石让,2岁时就在父亲的引导下接触钢琴,4岁开始学小提琴。4岁到7岁这段时间里,他常常被带到电影院,平均每年要看300来部电影。

音乐和电影,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未来事业的种子。

大学时在东京国立音乐学院学习的经历,又让他懂得如何作曲。

出道之初,久石让尝试了很多电子乐和实验音乐,发表于1982年的专辑《Information》就是当时的产物。

听他早期的专辑,你会惊叹,怎么那么多抖腿神曲?!大叔要是参加乐夏绝对会引领潮流。

0 2

风之谷

有些人,注定要相遇,注定要互相成就。

1983年,久石让认识了他的长野老乡宫崎骏,从此,两人一步步走上各自事业的巅峰。

他们合作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是《风之谷》,环境保护主题。

久石让给这部影片的配乐,有战斗、危险和紧张的开始,又有温暖广阔的结局,而最经典的,当属童声版的娜乌西卡主题曲。

娜乌西卡纯真、善良,她用生命守护着王虫、自然,也保卫着村民。

音乐里天真的童声,透明清澈,未经雕琢,没那么准确,却反因此成就了完美,和娜乌西卡正好相称。

这首歌的演唱者,是久石让时年仅4岁的女儿藤泽麻衣。

0 3

天空之城

爱,是一种信仰。

再大的苦厄,只要心中有爱,互相伴随,就没什么可畏惧。

提起《天空之城》,我们就会想起飞行岛屿拉普达,想起可以凭借石头飞翔的女孩希达,勇敢的男孩巴鲁,他们所经历的重重阻碍……

音乐传达出故事主题和人物命运:悲伤抹不去温暖,邪恶毁不掉纯真,挫败过后,仍会勇往直前。

《君をのせて》(伴随着你)既是希达与巴鲁携手飞往远方,寻找光明的奏鸣曲,也像久石让与宫崎骏共同使命的投射:

用梦幻般的作品,给糟糕的现实世界撒下一道纯真、温暖的阳光,为我们拨开乌云,看到内心中的“天空之城”,最纯粹的自己。

0 4

龙猫

每个看过《龙猫》的人都希望养一只龙猫。

龙猫,是很多人的精神避风港。

状态再糟糕,心情再坏,只要定下心来,让整个人沉浸进去,跟着那一对小姐妹、龙猫、小男孩在田野上、大树下、老房子四处飞奔,抓蝌蚪、钻树洞、捡橡木果、趴在龙猫身上……就可以找到童年那种无忧无虑、天真烂漫的感觉。

久石让的配乐,灵气十足,透明得好像乡村的空气,柔软得有如龙猫的毛发,充满了梦幻和诗意。

周杰伦曾说,“最喜欢久石让先生的《龙猫》,配乐非常好听,厉害之处就是听着这个音乐,脑海里能够浮现故事的画面。”

房间里的灰尘小精灵散去时,《こわくない》(一点都不可怕) 音乐的开始是仓促紧张的,配合影片主题旋律响起孩子的叫声,好像灰尘精灵发出的喊声。

而我们,似乎也跟着小梅一起,变得勇敢了。

龙猫象征大自然的神灵,整张专辑也像童话版本的祭祀音乐,神秘、圣洁,又干净、悠扬、充满童趣。

0 5

魔女宅急便

总有一天,我们会离开父母,独自成长。

就像13岁的魔法少女琪琪,她一个人,来到一个新的城市,生活、交友、打工养活自己。

在一路向前的旅途中,我们会失去很多东西,同样和琪琪很相似,她失去了魔法。

“成长是一笔交易,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。”

久石让给魔女的主题曲《めぐる季節》听起来像一个芭蕾舞演员的脚尖触碰着地板,小心翼翼又欢快轻盈。

音乐提醒我们身负重担,不可疏忽,又鼓励我们,要乐观,要自信,坚强地走下去。

琪琪最终做到了,她找回了飞行的能力。

我们也可以。

我们会继续成长,发现更精彩的自己。

0 6

幽灵公主

《幽灵公主》的戏剧冲突比宫崎骏之前的作品更强烈,画风也更“黑暗” 。

久石让在配乐中大量使用弦乐,一改往日的清新灵动。

音乐带我们抵达一个久远的年代,那里山水辽阔,原野苍茫,而基调是苍凉的,浓浓的宿命感。

故事男女主角阿桑与阿西达卡第一次相遇时,苍凉的主题曲又被转化成了优美的爱情故事。

前世今生,命中注定。

带唱词版本由日本著名的假声男高音米良美一完成。他的声音干净浑厚,像一匹狼,在为森林而悲鸣,又像篝火边的老妇,将一段远古传说娓娓道来。

“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,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做家乡,我一直向往的却是比远方更远的地方。”

配乐中《来自东方的少年》一曲还被《天龙八部》等中国武侠影视剧引用,东方英雄的命运总是相通的。

一样的大气磅礴,一样的荡气回肠。

0 7

千与千寻

成长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
如果说魔法少女琪琪的困难来自外部,那么,千寻则更多来自内心,更深层的恶。

故事中的油屋(温泉洗浴中心),正是人类贪婪、圆滑、麻木的投射,作为闯入者,千寻将怎样面对?一起变得油腻?还是保持自己?

千寻选择了善良。

她是所有人中能力最弱的,不经世事,笨拙,经常犯错,胆怯。

可她又是最强的,凭着自己想要活下去,想要拯救父母、朋友的信念,她克服了一切的困难,拯救白龙,拯救无脸男……

久石让配乐的主题旋律有三段:

《夏日的一天》柔弱安静,千寻刚刚出场,她需要别人的保护;

《那一天的河川》响起时,千寻看到变成猪的父母,孤独无依;

而最后一曲《归日》则由欢欣鼓舞归于平静悠扬,千寻救出父母,也完成了个人的成长。

这段经典的旋律越往后越让人觉得孤单、悲伤、遗憾,大概就像每个人的遭际,一切人事,变动不居,最终我们只能一个人面对人生。

但,余味又是温暖的。

冒险路上的真情交织,给了我们继续向前的动力。微小而纯净的心灵互相碰撞,让我们得以透过油腻看清真相。

不要忘记你的名字,不要忘记你的本真。

0 8

哈尔的移动城堡

宫崎骏的动画里总是有爱,总是有美丽的相遇,这一次也不例外。

女主角苏菲过着一尘不变的生活,她很自卑,18岁被施法变成90岁;男主角哈尔帅气风流的外表下,是一颗软弱而孤独的心。

爱,让他们拥有活出自己的勇气,拥有改变的勇气。

宫崎骏对“爱”反应在音乐上的要求是,整部电影只用一首主题曲,其它全用变奏。

要喜悦中有悲伤,还要能呼应人物年龄的变化,久石让感到亚历山大。终于,经过不断推翻重写,他创作出了经典的 《人生旋转木马》。

其中最受听众喜爱的变奏段落,是男女主角相遇时的《空中散步》。

一段华尔兹,奏响了哈尔与苏菲的爱情。

少男金发披肩,耳坠闪亮;少女草帽优雅,裙摆飘扬。

音乐中有试探、有心动,终至打破疑虑。

于是,他们跳起空中圆舞曲,手拉手飞越城市上空,飞越纷繁的人群。

如此浪漫的邂逅,每个少女都无法抗拒。

0 9

那年夏天,宁静的海

久石让和北野武的合作,一样的夺目。

与宫崎骏不同,北野武导演呈现的视听世界是暴力血腥的、黑色幽默的。

不过,他影片中人物冷峻外表下的温情,却又那么动人。

久石让的音乐,就是提醒观众电影画面以外的信息。

1991年,北野武拍了《那年夏天,宁静的海》,讲述两个聋哑人的爱情故事。

小人物,平平无奇,沉默,而在东方人特有的内敛背后,是炽热的火花。

影片结尾,轻飘飘的新世纪音乐一层层铺垫,缥缈,清透。女主把她和男主的合影贴在冲浪板上,切远景,她走向大海深处,身后留下一串脚印。

《Silent Love》的歌词用英文和日语唱着,沉默的爱,再见。更悲伤的小提琴奏响,如泣如诉。

冲浪板带着他们的照片在海上飘飘荡荡。

他们的爱,比海更深。

1 0

花火

花火寓意速生速朽,光辉时绚烂无比,暗淡时也由不得你挽留。残酷,美丽,就像人生,短暂而无奈。

主角警官阿西的人生一步步走到谷底, 久石让选择用大提琴的声音,冷静,沉郁,配合北野武的固定镜头,奏出一段沉重的华尔兹。

影片结尾,阿西和妻子在警察的追击下逃到海边,穷途末路。主题曲《Hana-Bi (Reprise)》的变奏响起,凄婉,肃杀,预示两人生命的终点来临。

当放风筝的女孩出现,在沙滩上奔跑,音乐开始跳跃,希望似乎来临。可是,没有翅膀的风筝是飞不起来的。

女孩的“动”与夫妻二人的“静”形成对比,死亡的气息从音符中倾泻而出。

他搂住她的肩膀,两声枪响,音乐戛然而止,一切都安静了。

沉寂。

1 1

菊次郎的夏天

一部温柔的电影。

片中的两位主角都缺乏母爱,并且为此难过。

幸运的是,这两个年龄相差甚远的小男孩和大男孩找到了彼此,他们一起冒险,相互温暖。

《Summer》的旋律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柔情,久石让再次用音符揭示未经北野武直接表达的那一部分。

曲子里那股明亮、向上、欢快的力量,不仅伴随着正男和菊次郎成长,也温暖了很多或孤单沉默、或吊儿郎当的男孩。

很多人在音乐软件给这首歌留言。

他们回忆小时候和小伙伴游泳爬树,暗恋小女孩,回忆起父亲,想象自己将会成为什么样的男人,还有人排队发誓考上好大学……

从一个调皮捣蛋,好动的小男孩,到负起人生责任,又从封闭情感到慢慢学会面对,过程漫长、艰苦。

抬起头,笑一笑,向前走,不用害怕,我们并不孤单,总有人在照看着我们,或远或近。

我们,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

1 2

太阳照常升起

有人说,姜文在电影配乐上太会“省钱”了,久石让为《太阳照常升起》而作的主题曲就被他多次使用于不同的电影。

其实,毋宁说,这首曲子谱得太好了。

符合电影主题,也像是久石让对姜文本人的描绘:浪漫、骄傲、激昂、雄浑、绚丽,阳刚硬朗的气质里藏着温婉柔情。

电影《太阳照常升起》 的结尾,女主大喊“阿廖沙,别害怕”,音乐随太阳一同升起。

“青春会成长,迷惘会散去。黑夜过后,太阳照常升起”。海明威说。

希望,是人活着的动力。

1 3

入殓师

电影《入殓师》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,男主小林本来是大提琴手,失业后再次找到的工作是帮助死者整理仪容,让他们体面离去。

主题曲《Memory》第一次出现,是在小林接触第一个死者后。心绪难平的他坐在黑暗中,拉起了大提琴,回想逝去的妈妈,和多年未见的父亲。

第二次是工作渐入佳境后,小林在田埂上拉起大提琴,期间穿插他日常工作的画面。小林似乎明白了,入殓师是一份连接生命记忆的工作,不脏,更不简单。

第三次出现在小林在为逝去的父亲入殓之时,他发现临死前的父亲手中竟握着小时候的信物,万千记忆随音乐涌来,小林泪如雨下。父亲,原来没有忘掉自己,原来是爱自己的。

亲情、父子之间的爱,超越了死亡。

因原生家庭而产生的心结,都被这段画面和音乐融化,催成了眼泪。

在这里,主题曲《Memory》是一段挽歌,也是一首赞美诗。庄严、凄美、忧伤,短短4分钟的旋律,浓缩了一个人一生的华彩。

四季变换,万物轮回,只愿“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”。

1 4

姨妈的后现代生活

导演许鞍华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,让我们走进中国中年女性的内心。

人到中年的知识青年姨妈,依然怀着少女般的幻想,心比天高。你可以说是不切实际,也可以说那是热爱生活。

久石让给姨妈配的乐器是古琴,有中国和上海的味道,优雅别致,婉婉动人,似乎世事练达,却又透着一丝幽怨。

小市民的精明和善良,中年女性对爱情的轻信和渴望,最终都成梦一场。

姨妈不得不离开上海,别了,高架桥、梧桐树、闪烁的霓虹灯;别了,伦敦腔和上海话;别了,青春,最美好的时光。

她回到东北农村,坐在市场上啃馒头,不再是那个充满活力的姨妈,不再对身边小摊贩收音机里的京剧有什么感觉。

姨妈,接受了命运残酷的安排。

影片结束, 《后现代生活》曲子里象征她的那段古琴旋律依然不断地在耳边响起,令人唏嘘。

久石让的音乐柔美、浪漫,又不乏激情。

常常有人被他的音乐感动,为听到那么优美的旋律而落泪,久石让为此感到很光荣,但他一直都强调:

“作曲并非为了讨好他人。”

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和表达,就算是电影配乐,也没想过要迎合导演,而是从电影内容、画面出发去思考合适的音乐。

在《感动,如此创造》一书中,他提到毕加索,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样,90岁仍不断吸收新事物,不断挑战自己。

“今日的我要超越昨日的我,明日的我要胜过今日的我,以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为目标,不断地超越自己。”

共勉。

 
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2022006665号-7